0754-88368363
      
  •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 欢迎您! 咨询热线:0754-88368363! 

北京《生命时报》6月27日发马老师文章

作者:心理咨询师马健文

文章名:掰手指数数别制止(育儿课堂)

20140828110914_422.jpg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朋友都会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幼儿园老师、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总是会及时制止。那么,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不好的行为吗?



       俗语讲“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句话用到孩子的学龄前教育上再恰当不过。孩子的身心每天都在成长,但对于某种行为、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未到关键期的孩子予以过度教育,则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结合孩子数学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来说,在3周岁之前,家长比较适宜借助实物帮助孩子逐渐习得“1、2、3”等数字概念,比如手指、纽扣、水果等,让他学会计算总数,并让他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实物。但是,这个年龄段里大部分孩子还较难完全掌握数字运算能力。



       在3~5岁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但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运算。这时,适当运用手指等实物进行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来增加认识,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对于心算这样的“凭空想象”是很困难的,这阶段里孩子出现掰手指的现象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对此表现得过分敏感,予以严厉制止,反而可能影响他用更直观的方式掌握运算方法。



       6岁后,孩子依靠实物计算有所减少,计算能力有较快的发展。大多数孩子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些儿童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这时,可以鼓励孩子脱离掰手指等方法,并教会他一些心算技巧。但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看到孩子掰手指就呵斥”的方式要不得,这会让孩子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更详尽信息请查阅“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4-06/27/content_1446199.htm





文章分类: 生命时报心理专栏
文章列表
文章附图

技术总监、主任心理咨询师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督导。

文章附图

主任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评员,汕头大学学生职业导师。

文章附图

心理咨询师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就职于某公立心理科,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评估工作。

文章附图

高级督导、主任心理咨询师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主编及参编专著10部,代表性著作有《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发表文章6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38篇。

服务热线:
0754-88368363
联系地址汕头市龙湖区天山路80号东江花园综合楼(现称智造云谷)A、B幢及连体1号楼410号房间

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


tel:0754-88368363

QQ:2402623014

邮箱:stxljk@foxmail.com
微信公众号:ajxldyh

微信预约号:13353095184









乘车路线
42/43/44/61/101/102路公交路线到达博德眼科医院站
再步行3分钟左右即可到达爱家心理研究所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天山路80号东江花园综合楼(现称智造云谷)A、B幢及连体1号楼410号房间

友情链接:
keywords:汕头心理咨询 专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