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来访者经常对我说:“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他们指的,往往是自己性格里的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敏感、胆小、追求完美等,我会倾听这种苦恼,但我并不为他们感到遗憾,因为我知道,当心灵获得成长之后,他们最后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体会到这些“缺点”给他们的甜头。
文章名:老人要建三个圈子作者:马健文注册心理咨询师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人是社会性动物,退休后,由于社会活动减少,社交圈压缩,老人的人际交往渐渐变少。国内有研究显示,人际交往频繁的退休老人,幸福感、健康状态普遍较好,衰老速度也更慢。因此,根据老人的心理特点,建议老人建立三个圈子,丰富社交。情感圈。最核心的圈子是情感圈,以夫妻、子女、亲属等关系最亲密的人组成。
《环球时报》2022年12月5日发表马健文咨询师受访文章
开学了,有些家长以为开学要加紧敦促孩子学习,可能适得其反。从轻松的假期进入紧张的开学,孩子本来就会有些不适应,如果家长再施压,孩子可能会对开学就有更多负面情绪了。汕头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谈道:家长开学不要逼的太紧,但是,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
文章名:常夸老伴,生活幸福
多子女家庭,孩子是生来就懂得疼爱兄弟姐妹的吗? 汕头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认为:不是的。
汕头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谈道:类似的情况在心理治疗的工作当中并不算新闻。有很多家长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得抑郁症的,哪怕已经有精神科医生的确诊,他们也会对这样的诊断予以否认。经常听到的一个理由是,孩子是我从小到大看着长大的,我太了解他了,他没那么严重。这样的说法就足够证明家长有多么过度自信。
什么样的人才能幸福快乐?家财万贯、事业有成还是家庭美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美国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表示,支持人类健康幸福的基础是那些“温暖的关系”。
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经常发现,从孩子向父母发出自己受抑郁情绪困扰的求助信号,到他们踏入心理咨询室,已经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在问题尚未足够严重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弱化孩子的问题,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以为孩子只是闹闹情绪。 汕头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谈道:其实,只要孩子发出了求助信号,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不管其成因是大事还是小事。
近日,一段孙女带爷爷奶奶去北京旅游,出发前先宣誓的视频,引发无数网友共鸣。在视频中,爷爷奶奶在孙女的带领下,握拳宣誓:“绝不说‘门票太贵,你玩吧我站外面就行’”“绝不说‘外面太贵,还不如在家吃呢’”“绝不四五点就催人起床”……视频中的孙女表示,经历过很多次磨合,才换来旅游“不扫兴”的爷爷奶奶。
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是一个比我们更优秀的生命体?如果他有着比我们更优秀的潜能,那我们总在教训他,灌输给他我们的观念,甚至,帮他选了我们认为对的路,那我们究竟是在养育他,还是在试图制造另外一个理想的自己?如果孩子因为我们是父母而对我们的所有思想言听计从,那这样的养育出来的孩子,比我们更优秀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在家庭关系中,翁婿关系是很少被关注到的一对关系。女婿和岳父通常不会住在同一屋檐下,所以翁婿冲突相对少见。然而这种矛盾一旦出现,对婚姻却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人和岳父的关系很差,那么他以及他妻子都更容易感觉婚姻质量差。 为何翁婿关系问题对婚姻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松弛感绝对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一个松弛的人往往是处事从容,较少焦虑感的。有些人似乎天生自带松弛感,这其实跟成长中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的。
如果夫妻经常争吵,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1、争吵对孩子是一种直接的情绪冲击。2、孩子会长期处于担心家庭解体的焦虑情绪之中。3、孩子可能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暴力沟通方式。4、充满矛盾的家庭环境会是孩子自卑的起源。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
如何摆脱过度的自我攻击? 汕头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谈道:首先,最难的就是第一步:觉察!生活中有许多自我攻击常见的例子,比如自责、内疚、自己不放过自己等等,这些心理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有当它们过量、过度出现时,才成为一个自我攻击的问题。
汕头心理咨询师马健文谈道:显然小美的自责情绪远远超过了事件的严重程度,负面情绪像一个浪潮一样冲向自己。这样的表现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被称为“自我攻击”。
“内在小孩”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孩童形象,它像很多心理治疗的名词一样,它的命名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交流这样一些心理活动。